第163节(第3/4页)
章节报错
”
钱员外心里巴不得,急忙拉了史大郎,上前告了罪,在桌边坐了下来。
沈节级道:“现在铁监开始运煤,这条路极是繁华,客栈难寻,行人不便,员外怎么来了?”
钱员外道:“我们这里探出铁矿,是条财路,我请了这位史大郎来,开了处冶炉炼铁。”
沈节级笑道:“员外果然是做大事的人,怪不得这些年赚了许多钱财。自从山中探出了矿,附近开起冶炉的员外不少。不过那些外地人,多是在清凉寺一带,依山开炉。那里原是舞阳县地界,近些日子才划到铁监来,他们以为有空子可钻。不想铁监禁了采伐楚木烧炭,日夜都有人巡查,那些人可是被坑得苦了。倒是员外家在附近,占了这条路的光,可来买石炭。”
钱员外道:“正是如此。我今日就是到矿场买煤,在这里歇下。可旁边的车马铺里,早早就已经住满了,无处安歇,到这里来撞撞运气,不想遇到节级。”
沈节级微笑:“今日若不是我在这里,员外只怕也要空跑一场。铁监建这处车马铺,本是住自己车夫的,并不允许外人入住。不过,为防雨雪天气,车马铺的房舍马厩都有空闲,倒是有地方住。”
钱员外大喜,急忙拱手:“多谢节级。”
沈节级摆了摆手:“不要谢我。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,员外要住在这里,钱可是要照付。”
钱员外道:“这是应该之事。有地方歇脚,已是节级面皮,店钱自然不会少了。”
沈节级笑着点头,大声道:“黄主管,这一位钱员外是我熟识的,有闲房收两间给他们。”
一边柜台后的一个主管模样的走来,满面堆笑。走过来,见沈节级向自己使个眼色,心领神会,对钱员外道:“员外,空房是有,不过衙门里的事,小的不能擅自做主。每日店钱百文,酒饭另算。”
沈节级摆手道:“这位钱员外是我故人,酒饭与我一起用便了,主管不要另收钱。”
黄主管连连称是。
钱员外道:“只要房间整洁,百文便百文,也算不得什么。”
其实铁监的车马铺,并不是不对外营业。按着杜中宵制定的制度,是铁监的车马优先,有剩作空房可以允许外人住宿,店钱参照一般客栈。不过现在初开,外人哪里知道规矩?下面的官吏差役,只当没这回事。现在周围客栈稀缺,外人来住不但多收店钱,还要承他们人情呢。
便如钱员外,今夜住店的钱,黄主管不会入账,跟沈节级两人分掉了。
第章 压力
杜中宵站在大柳树下面,看着前面陶十七带了人向焦炭炉里面装料。天气炎热,做活的人都汗流浃背。身后树上的蝉虫叫个不停,丝毫不停歇。
装料完毕,陶十七指挥着两个人推了一辆独轮小车,装了一车焦炭,到了杜中宵面前。
把小车放下,陶十七道:“官人,前一炉的焦炭已经凉了,您看一看效果如何?”
杜中宵道:“你让那边装炉的人歇一歇吧。旁边的大桶里的有绿豆汤,让他们每人喝一碗,去去暑气。这样炎热天气,在炉边做事,最怕中暑。”
陶十七应诺,口中道:“不防事,热不了几天了。看看就到秋天,现在早晚已经凉了。”
去吩咐了工人歇息,陶十七重新回来,一起看新烧出来的焦炭。
试了这么多次,焦炭的质量已经能满足冶铁所需。结成大块,坚硬如石,疏松多孔,比较轻,透着光泽。惟其坚硬,才能支撑住矿石。
陶十七道:“官人,这炭已经算是不错了。我们试过,不惟是远胜木炭,炼出来的铁,也比用煤炼出来的好许多。无甚渣滓,而且坚硬不发脆。”
杜中宵道:“不只是看炼出来的铁如何,最重要的是看炒出来的钢如何。只有炒出好钢,才能算是好炭。若只是炼铁,何必如此麻烦?”
一边的苏颂道:“炼出来的铁,前几日不是也试着炒了钢出来?看起来也纯净。”
陶十七道:“是比以前炒钢纯净得多。不过到底如何,还是要打制铁器来试。”
杜中宵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焦炭好,什么样的差,只能按照使用的效果来定。现在对于焦炭的了解,其实陶十七还要强于自己。实践出真知,事情一直是陶十七在做,他脑子灵活,从实践中掌握了不少冶铁知识。他还有在杜中宵身边多年熏陶出来的习惯,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。
看过了焦炭,杜中宵道:“既是炼出来的炭已经能用,这些日子便就开始准备建炼铁炉。煤从百里外运来不易,要物尽其用。冶铁炉和炒钢炉建在一起,铁水出来,直接炒钢,省许多煤炭。”
陶十七拱手:“官人说的是,这几日正在选址呢。还有一件,现在烧出来的焦炭虽然冶铁好用,出炉却不容易。粘结一起,难以推拉。而且块太大,要想均匀如一,还要重新砸了重选。这些日子,我正与匠人一起,用几种煤配在一起,看能不能炼出更好的来。”
杜中宵点了点头:“如此最好。你记住,每烧一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