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6章(第1/2页)
章节报错
里正笑道:“就知道你这小子看的清楚。”
又道:“话又说回来,你觉得我家溪哥儿咋样,伯伯看重你这小子的人品前途,我家溪哥儿跟了你怕是不会吃苦,你若是点头,我问过溪哥儿后给你俩订个娃娃亲也成。”
魏承忙道:“溪哥儿自是好的,不过小子是从来没想过这些的,平日里睁开眼睛就是做农活,读书,照顾弟弟……”
他真心道:“伯伯,小子早早就在心里打定主意,要等着将来罐罐长大成人,娶妻生子,我再想着我这些事。”
“旁的不说,你这个哥哥做的是真不错。”
里正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,不曾想被这些人想了那么远,他道:“还是读书要紧,你如今只要把书读好就成,以后此事我们谁也不提,谁再在你眼前乱说,直接来告诉伯伯。你也不用与伯伯家避嫌,我和你婶子也是真心拿你和罐罐的……”
魏承忙应声道记着了。
回家路上,罐罐就抬着小脸,神神秘秘道:“哥哥,你见过小宝宝吗?”
魏承仔细想了想,道:“还真没有。”
“罐罐见到啦!”
罐罐绘声绘色的学着:“小宝宝的手只有那么一点点,小宝宝的小脚丫也只有罐罐拳头大。”
又欣喜的看着魏承:“哥哥,罐罐是小宝宝的时候也那么可人爱吗?”
“那想来是的。”
魏承牵着罐罐的小手,笑道:“你现在都这么可人爱,好小的时候肯定更可人爱。”
过了五六天,地里粮食终于收完了。
那帮工汉子也是个讲究的,不仅粮食收的快,还帮他们一起把干枯的粮杆也从地里拔了下来。
这些粮杆子也不用扔,都被魏承用驴车带回家后垒垛在后院一角,留着冬日里剁碎了给驴子当粮吃。
收了夏粮,村人也能歇一口气。
如今只要将夏粮在院子里晾晒,等着官府上门就成,剩下的便是翻垦土地,等到立秋之后地里就要栽种留着过冬吃的地豆和大菘菜。
有杏儿在家看着地上晾晒的粮食,魏承和罐罐也就不用时g z h 稿 棱 淘 淘时刻刻在家守着。
他们又过上每日早起去镇上私塾和陈老童生那儿的日子,而罐罐每隔两日还要去一趟武馆,去的时候笑嘻嘻回来的时候就委委屈屈,魏承一看就知道这娃是又被佟镖头罚着扎马步了。
至于下午回来他们也没什么旁的活,就翻翻晾晒的粮食,然后上山多打些鸡草和苜蓿囤在粮仓里,剩下的时间便是读书……
又过七八日,他们从镇上回来就看到村里来了不少官差模样的高大汉子。
“这是来收粮了。”
不过他们赶驴车往家走的时候竟然能听到几声哭声。
魏承好奇望去,就寻摸出这哭声原来是从里正家传出来的。
“头一次听说问婆家要税粮的,这乔秀云家做事也太磕碜了。”
“谁说不是呢,我听人说李家那大儿媳前两年刚嫁过来的时候可愿意帮衬娘家的,这两年就不帮了,她爹娘说破天她也不帮,可她那爹娘时不时还来闹一气!”
“我以前还见着里正娘子给他们点好脸,如今怎么凶成那样,拿着扫帚赶人?”
“一次两次烦人也就算了,天天来哭谁不烦?”
魏承赶着驴子跑远,也将李家这些闲言碎语都抛在后面。
他们刚7 7 z l到家不久,就有官差哐哐敲门:“开门,开门,官府收税,不得怠慢推迟!”
魏承将门推开,四五个人高马大的汉子就一股脑挤了进来,里正和李三郎缀在后面,过往的不少村人也聚在门口看热闹。
李三郎给魏承一个安抚的眼神,示意他不用怕,又道:“官爷,这就是在路上和您说过的那对兄弟。”
为首的官差好好看魏承一眼:“你是魏承?”
魏承道:“正是小子。”
官差那张凶神恶煞的脸上竟然露出抹笑来,从胸口拿出一本书来,恭恭敬敬道:“原来小哥就是魏承,刚刚兄弟们有些粗鲁还望小哥莫怪,这本书是孙县令特意嘱咐咱们给你送过来的。”
魏承忙接过那本书,上面写着《少陵先生文集》。
这个少陵先生正是孙县令的号。
当时在诗会上魏承背了孙县令早年间作过的文章,这就被孙县令记在了心里。
他这两日常去私塾,孙县令却没派人将这本文集给他,偏偏在官差下来收夏税的时候让官差把文集转交给他,可见这孙县令之心。
魏承却不得意忘形,也恭敬笑道:“多谢大人帮忙捎带,这一路上可是累了,几位大人快快进屋喝些水来。”
“魏小哥不必忙活。”
那官差道:“收完你们村还有旁的村,有的要忙呢。”
听人家这么说,魏承忙带着官差称粮,一亩地三升粮,称过之后又将他的口税也一并交了。
官差在纸上画了个